
家有二年级小学生。不知道其他家长,有没有发现一种很常见却又很奇怪的现象:现在的老师场外配资网站,根本“不敢管”,也“不愿管”学生了。
过去,老师被尊称为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”,是“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”的存在,是社会尊敬的对象。而如今,老师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被视为“服务行业”,被家长“买断”了服务时间与责任。这种尊严的流失,对教师队伍的士气打击极大。不少老师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价值,甚至选择转行。
作为小学生家长,我真心认为现在的小学、幼儿园老师,管理学生不仅心累,而且非常卑微,憋屈。如果没有观音菩萨的心肠和弥勒佛的肚量,真的很难坚持得下去。
小学和幼儿园老师,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启蒙者和引路人。他们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支持、社会的理解和应有的尊重。但因为家长与社会对老师的“苛责式期待”,导致老师陷入了“不敢管、不愿管”的现实困境。
韩愈在他的《师说》中写道: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传授知识是老师的本职工作。但现在的老师,早已不只是传授知识的“教书匠”,他们更像是一个全职全能型的“超人”。
现在的家长,对老师的期待越来越高,不仅仅是希望老师能因材施教、精准教学。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阶段,老师要关注孩子的吃饭、如厕、穿衣、安全等方方面面,做好孩子的生活保姆。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、心理波动、社交冲突,老师常常要充当情绪疏导员、心理咨询师。一旦孩子在学校发生任何问题,老师往往首当其冲被追责。老师常常是在家长、学校、学生之间当“夹心饼干”。这种“全能型角色”的压力,是其他职业中极为少见的。
很多家长,对教育的认知,还停留在“老师负责一切”的层面。孩子不听话,也是老师不会管,孩子成绩不好,是老师教得差,完全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性。
在很多家长眼里,幼儿园老师甚至不如保姆。普通的带孩子的保姆,工资差不多是挺不错的幼儿园老师的2倍,雇主若挑剔难缠了,随时可以撂挑子不干了。而幼儿园老师,班里遇到调皮捣蛋的孩子和胡搅蛮缠的家长,却只能低声下气认错道歉说好话。
有不少孩子,在家其实差不多是被“当猪养”的。但到了幼儿园,立马变身王子公主,老师得随时随地随身伺候他们的吃喝拉撒,看护好他们的一举一动。尤其是很多私立园,为了让家长放心,可以随时在线查看实时监控。老师但凡有一丝一毫的行为举动,没有按照某些家长心上来,就会引来无尽的投诉。
至于“管理孩子”,那更是轻不得重不得,管也不行,不管也不行。我家孩子幼儿园中班的时候,班里有一个小男孩,亲戚是教育局不大不小的一个领导。这个孩子完全把学校当他家的菜园子,想来就来,想走就走,中午才来是常事,很多时候不来也不请假。
有一天,都10:30了,还不见这个孩子的影子,家长也没给请假。老师不放心,就给家长打电话询问是怎么回事。因为老师如果不打电话,家长也会说孩子没入园,也没请假,老师竟然不闻不问,太不关心孩子,太不负责任了。
家长说孩子昨晚睡得晚,这会儿才刚睡起来,今天就请假吧。老师说“如果没有特殊情况,最好还是送孩子来吧。应该坚持每天入园,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,要给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”。
可能就是这句“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”,惹这位家长不高兴了。人家夫妻俩一起开着车(本地拆迁户,夫妻俩都不上班),送孩子过来了。到了幼儿园门口,因为早过了入园时间,大门关了。宝妈便给老师打电话,让出来接孩子(实际上通常只需要跟保安说是哪个班的孩子,班主任是谁,就可以自己进去了)。
老师很快出来了,领着孩子正想回教室,却被宝妈一把扯住胳膊,让老师说清楚,电话里指桑骂槐的是什么意思。老师说我没有说什么骂人的话,更没有骂谁。你有什么话好好说,不要拉拉扯扯的,孩子在跟前看着呢。这一下更把这位家长惹毛了,直接指着老师的鼻子骂老师“师德”有问题,还拿孩子威胁家长。
虽然无缘无故被扣了一顶大帽子,但老师并不愿意和这位家长起争执,就甩开了被拽住的胳膊,想要回教室。宝妈立马大声呼喊着“老师打人了”,旁边的宝爸也跟过来,夫妻俩把老师围在中间,连骂带扯。还是闻声赶过来的保安和恰好路过的后勤部长,先把旁边的孩子抱走,又赶紧打电话让园长出来。
园长出来了,那夫妻俩仗着自家亲戚的势(他家孩子本来不在该幼儿园招生范围,就是靠这层关系,走后门进来的,所以园长对此很清楚),颠倒黑白,倒打一耙,说老师不但辱骂孩子,威胁家长,还动手打人。
虽然电话里的事情,当事人要颠倒黑白,胡乱编排,现在很难说清楚了,但幼儿园门口有3个大监控,把当时的情景拍摄的清清楚楚。可即便是事情如此清晰,老师一点错都没有,园长却还是顾忌家长背后的权势,想息事宁人。答应对方的要求,让老师写检讨,在全校老师面前检讨反省,并向孩子和家长道歉。
老师当然不愿意,家长就要求园长给老师停课处理,否则就要投诉幼儿园。而且,他们还真这么干了。那几天,该幼儿园被各个部门轮番检查,却也没查出什么问题来了。毕竟,这家幼儿园管理上还是很规范的。小问题不敢说绝对没有,但大问题上肯定不会出岔子。
这件事情闹得天翻地覆,老师也被不停地被喊去问话,自然是暂时没法上课了(这和被停课也没什么两样了)。最后还是在全班家长的集体联名抗议下,改成可以继续上课,但要降薪降级,一年内不能参加评优(那个老师原本是幼儿园最优秀的老师,以往但凡评优,她一定名列前茅)。即便如此不合理的处罚,那位老师也只能咬牙忍下了。
当然,那个孩子,家长肯定不愿意再让继续在这个老师班里了(其实,是那位家长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”了。那位老师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,并不会因为家长的问题,给孩子穿小鞋,区别对待)。可是,全校其他的老师,哪一个也不愿意接收。最后,这个孩子实在无处安排了,园长自己和对方家长谈,劝退了。
等到孩子上了小学,家长在生活照顾方面,对老师的要求可能没那么高了,但又有了学习成绩方面的要求。如果单纯的只是希望老师多抓一抓孩子的成绩,也还好说。毕竟老师的主要职责,就是教孩子学知识的。可是,怕就怕部分家长,既焦虑,又玻璃心。不仅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,往往还带有“双重标准”:
比如,很多低年级的孩子,还没从幼儿园时期的那种状态转变过来,玩心重,比较懒散。上课不认真听课,课后作业也不写。老师要求严格了,家长说老师太凶了,吓到孩子了,甚至是“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了”。老师要求宽松了,作业写不写,写多少,都采取自愿,家长又说老师不负责任,不关心孩子,甚至说老师是区别对待,放弃他家孩子了。反正老师怎么做都不对。
最让人郁闷的是,之前的家长,虽然大部分都是没什么文化的大老粗,但基本上都是通情达理的人。现在的家长要说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了,却反而蛮不讲理了。而且,正是因为有知识有文化了,他们反而更擅长强词夺理,更善于找漏洞,断章取义,移花接木的“维护自身权益”了。
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家长,我觉得现在的老师,真的太不容易了。不仅仅是现在的孩子不好管理了,轻不得重不得,松不得严不得,现在的家长,更难缠。一边焦虑的不行,只要孩子送去学校了,老师就得立马把孩子教导成神童,否则就是老师不行,耽误了他家孩子。另一边又玻璃心的不行,老师一句重话都还没说过呢,就动不动控诉老师,给孩子造成了语言伤害、心理打压,伤害到他家孩子幼小的心灵了,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了。这种“既要马儿跑,又不让马儿吃草”的心态,让老师们进退维谷。
孩子的所有问题,全都是“老师的责任”。孩子在校园内的任何细微意外,无论是磕碰还是争执,教师往往是第一责任人。这种“连坐式”的责任追究,使得许多老师在管理中变得小心翼翼,生怕“引火烧身”。一些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,对教师的教育方式缺乏理解和信任。老师的一句批评可能被解读为“伤害孩子自尊心”,一次正常的管教可能引发家长的激烈抗议甚至投诉。
现在的家长维权意识很强,而老师却几乎没有维权渠道。家长一句“老师骂我孩子”,可能在朋友圈、家长群、甚至网络上被迅速发酵。不论真相如何,老师都将面临很多的麻烦和巨大的压力。这种情况下,教师为了避免冲突,往往选择“少管闲事”,久而久之便形成了“不愿管”的心态。
许多老师之所以选择“佛系”或“躺平”,不是“不想管”,而是“不敢管”。因为一旦管理方式引起家长不满,没有明确制度为老师“撑腰”,反而容易被投诉、追责。很多学校对老师的评价,不是看教学成果或专业能力,而更多是看“学生满意度”、“家长反馈”。在这种环境下,老师只能选择“明哲保身”,宁可“少管少错”,也不愿“多管多责”。
老师不是超人,但他们却承载着整个社会的未来。小学老师,尤其是幼儿园老师,他们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,远超一般人的想象。他们面对的不只是几十个孩子,更是几十个家庭背后复杂的情感、期待和焦虑。
我们不能一边喊着“尊师重道”,一边又把老师逼成“不敢管、不能管、不愿管”的边缘角色。教育的未来,需要的是理解、信任与支持,而不是苛责、误解与冷漠。
如果你是家长,或许可以多一份对老师的理解;如果你是老师,也请相信你的付出终会被看见;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,也许更应思考如何真正为老师“松绑”,为教育“赋能”。毕竟,一个国家的未来场外配资网站,藏在小学的课堂里。
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